本报讯 (记者王丽虹)皮肤瘙痒、长红疹、脱皮……昨日,记者走访发现,入冬后,患湿疹、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患者增多。秋冬季皮肤病如何防治?医生建议,洗澡时水温不要过高,洗澡时间不宜过长,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上的习惯和护肤习惯。
“手臂、大腿皮肤很痒,而且越挠越痒。”近日,市民陈女士身上出现瘙痒情况,她以为是床单没换导致,更换床单后情况仍然没有缓解,反倒更严重了。就医后,她才知道,该状况是因气候干燥引起。医生叮嘱她做好皮肤保湿工作,一天可以多次使用保湿乳。
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皮肤科医生王丽纳介绍,最近患干性皮肤瘙痒、特应性皮炎的患者明显增多,这与天气越发寒冷、气候干燥,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减少有一定关系。油脂相当于皮肤的天然保湿霜,油脂不够,皮肤的保湿能力就会变差。此外,空气中水分含量太低,也容易使得皮肤处于缺水状态,皮肤一旦受到刺激,便也许会出现干燥、脱皮、瘙痒等症状。此外,随年纪的增长,皮肤中所包含的水分也会下降,因此老年人皮肤干燥的情况会更加严重。
“近期儿童湿疹、特应性皮炎高发,特应性皮炎其实是一种与遗传过敏有关的皮肤病,患儿不单是痒、起皮疹,而且容易反复发作,发病率较高。”泉州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杨臻慧和记者说,特应性皮炎患儿在呼吸、消化和皮肤方面都可能出问题,“在处理儿童特应性皮炎时,除了对皮肤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,如患儿有消化或呼吸方面的病症,我们会建议其去看消化科或呼吸科。这个病处理起来较复杂,患儿家长切勿自行盲目涂抹药膏,还是要尽快到医院就医。”
那么,秋冬季节,市民应如何防范皮肤过敏呢?王丽纳提醒,秋冬季节要减少洗澡的频率,洗澡时间控制在5—10分钟,如有基础皮肤病,如特应性皮炎、银屑病等,洗澡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。洗澡后要注意保湿,擦干身体后最好在两三分钟内涂抹身体乳,这样一个时间段皮肤吸收能力最强。秋冬季节身体乳要按需使用,应确保皮肤足够保湿,一天内可以多次涂抹。
杨臻慧建议,患者遇到皮肤类疾病,不要自行盲目涂抹药膏,建议到医院做精准诊断和治疗。选择保湿用品时,要尽可能成分简单的,不含酒精、香精、防腐剂等的身体乳、润肤霜,恰当地使用保湿润肤品和必要的皮肤护理,能加强皮肤屏障的保护功能,减少致敏原对皮肤的伤害。另外,充足的睡眠、适当的运动、愉快的心情,都有利于提高免疫力,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。